狗狗狂犬病病发症状是什么?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从“温和”到“凶恶”都有。如美国学者报道1例犬被咬后,5年来无任何症状;加拿大有人咬伤3年无临床症状;印度有人被动物舔伤后,20多年才发病死亡等例子。 临床上按发作的缓急、临床症状的变化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分为三型: 急性狂犬病(神经狂犬病):此型最多见,潜伏期长短不一,多为1~3个月,平均2-8周,最短的10几天,最长的可达十几年甚至更久。患者起病急剧,可有发热、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接着出现恐水、畏光、兴奋不安,躁动恐惧等症候群,对声音、灯光、水的刺激能引起咽喉痉挛。病人虽极度渴感却不敢饮水,即使喝了也会立刻呕吐出来,故又称恐水症。病人的唾液分泌亦明显减少或停止,流涎不止,说话、吞咽困难。随着病情发展,病人逐渐变得安静,但神情恍惚,反射及反射弧的异常更为显著,感觉功能发生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麻痹),瞳孔缩小或散大,光反应迟钝;呼吸、血压下降,最后因心力衰竭死亡。
超急性狂犬病:临床资料较少,可分两种类型:一种为潜伏期很短者,多数在24小时内发病,也有报道16小时以内发病的。此种病例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神经性狂犬病差别不大,有的病例虽然表现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低热、不适、乏力,以及轻微的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等,然而很快即转入兴奋期。另一种为潜伏期较长者,多在咬伤后数日发病,临床表现类似超急性狂犬病,但程度较轻,也可表现为轻型狂犬病,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后再进入典型病程。上述两类病例,预后均很差,死亡率约为90%以上。
亚急性狂犬病(或称非典型的神经性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2-9个月,超过一年的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神经性狂犬病基本相似,只是体温升高不明显,兴奋状态出现的较快。一般在被咬伤后1-2周内发病,亦有长达半年以上的。而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病程一般较短,约15天左右。由于本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所以,临床上不易与超急性狂犬病区分开来,而且,由于缺乏典型的兴奋症状,又易误诊为脑膜炎、癔病等。
慢性狂犬病:极少见,常发生于儿童被病畜咬伤后数年发病,可见于成年人被咬伤后十余年发病者。此时病人已没有明显的兴奋症状,仅表现轻度精神抑郁,肢体无力,疼痛等。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血清中抗毒抗体滴度极低,病毒分离常阴性。 狂躁型(典型) 占所有病例的70%~80%:潜伏期为10~1天, 前驱期的持续时间为1~3天.病人突然发起病来,表现出高度兴奋,自我压抑,恐水现象特别明显:饮水时甚至听到水声都会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无论什么方式喝下的水分,都要吐出;不能发声:不能吞咽:不能漱口;病人怕水但又不自觉地非常渴望饮水!因此,病人往往大量喝水但却又马上把水吐出,如此反复的过程造成病人极度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病人还会怕光、怕风、怕声音,常常不自觉地紧缩肌肉,蜷缩成团,情绪烦躁不已:并且会发烧至38°C左右。
运动神经障碍较为突出,病人的肢体软瘫,并且有疼痛感和麻木感:部分病人因为咽部的肌束痉挛而不能进食:部分病人还有大小便失禁的现象:病人的眼球可以向上转动但不能向下转。 在疯狂期过后,就会进入到恢复期。这个时期一般为2~3周,病人开始慢慢恢复体力,身体逐步好转起来:四肢能够活动:发热现象也逐渐消失:但是病人的喉部仍然会有痉挛现象的发生,有时甚至会出现窒息的情况。
静息型 (少) 约占所有病例的1%,在极个别的情况下,病人可以不发作,而是以静息状态发展为致死性的脑炎,潜伏期很长且无法检测。
迷走神经型(特发性)少见 在亚洲地区十分罕见[1],几乎完全见于儿童,主要发生在头面部咬伤,潜伏期较长,通常6月至数年,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进展为意识不清伴呼吸衰竭,常在数日内死亡,很少有恐水症状 根据中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诊断为“狂犬病暴露”。
①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狗、猫等动物舔划,属于I级暴露,不需处理,定期观察即可②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属于Ⅱ级暴露,应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并全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③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整暴露的伤口粘膜被轻舔,属于Ⅱ级暴露,除及时清洗外,还应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在Ⅲ级暴露情况下,除了按照Ⅱ级暴露的处理方法以外,还需要全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