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狗狗的黄胆肝炎?
黄胆肝炎,全称“黄疸型肝炎”。 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害,发病急性者以黄疸为主要症状,检查可见皮肤黏膜、巩膜黄染;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病情逐渐进展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病程一般在2-3个月,如果治疗及时,多数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但如果是慢性肝炎呢?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都需在肝内进行解毒处理。一旦肝炎病毒在此安家落户,肝细胞遭到破坏,肝功能受损,机体新陈代谢的废物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就会出现乏力、疲倦、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不适症状。 如果病毒复制活跃,肝脏修复能力较差,这些不良症状就会反复出现。 而长期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肝细胞修复所需的营养成分也就跟不上,这样不仅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也会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对于乙肝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治疗,因为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属于携带者,体内有抗体存在,不会发病。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服用药物,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即可。但是如果不注意,导致病情恶化,出现转氨酶升高,就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了。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干扰素,另一种是核苷类似物。 虽然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但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测病毒的载量以及肝功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