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狗什么时候能走路?
一只小狗要正常发育并学会走路,需要满足一定的生长发育指标。如果过早下地行走容易形成骨头畸形,甚至形成习惯性脱臼。一般一只小狗要长到100—120克以上,会自然的站立并能平稳的站立1分钟以上,有自然的走路行为,并且神经发育正常,不受刺激(如突然的声响)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犬吠才考虑让其学习走路。
有的母狗(主要是贵宾犬和瑞士狼犬),带小狗时不管小狗发育如何都让其学习走路,这时就需要进行人工代养。将小狗按照正常的发育程度喂养,不要过早下地行走。如果出现小狗还不会走路就自己想爬,这时还不能将小狗放到地上,如果将小狗放到地上,小狗因为不会走又要爬行所以必须伸展四肢来配合躯体伸展,长时间在硬物上伸展四肢承重很容易造成小狗骨骼畸形,最经常的是外八。所以此时应当采用传统的育狗窝养育方法,在有足够空间的窝内养小狗,这时不要求狗窝垫子有多柔软光滑,用一些简单的布料或毯子打底,然后将小狗放在窝中养育。
等到小狗体重达到指标,神经发育也达到正常指标时,就可以让其开始学习走路了。方法是:找一块有弹性的垫子,将小狗放在垫子上,然后在小狗前面伸一只手按住小狗的脑后颈背部皮肤抬高15°左右,同时将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到小狗脑后颈背部皮肤下托起,防止小狗脑后皮肤被过度拉伸而破损。然后反复做这个重复的动作,同时用比较低沉而洪亮的声音说“走”。因为小狗会本能的行走,所以只要人为的在其脑后施加一较小的拉力就会做出行走的姿势。开始时这个练习幅度不要太大,以2—3步为宜,使小狗能够适应。在第一次练习后2小时候在进行第二次,第二次的行走幅度可以稍增大,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从第一次练习开始的24小时内一般应当进行4—6次,在喂奶或小狗睡眠期间应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在小狗开始站立行走后,应当给予加强练习。方法是:在小狗站立后人为的给予小狗支撑,然后反复练习站立,在小狗开始能有意识的站立后,要逐渐减少人为的支撑直到小狗可以自主站立,同时应当尽量保持垫子静止不动使小狗在自主站立后可以保持站立的状态,避免小狗反复训练造成过度劳累。这种练习应当在小狗第一次练习行走后48小时后进行,一般应当进行4—6次训练。有些小狗会因神经发育的原因在学习走路中出现站立后后肢突然外翻呈叉开的状态或站立后后肢突然呈屈曲状态不会站立,这些都是神经发育出现问题所致。应当减少对小狗人为训练次数由小狗在休息中调整恢复,一般3—5天后会好转。如果未好转可能使小狗终生后遗症难以恢复。